本文目錄
會議記錄怎么寫
會議記錄是指在會議過程中,由記錄人員把會議的組織情況和具體內容記錄下來,就形成了會議記錄。“記”有詳記與略記之別。略記是記會議大要,會議上的重要或主要言論。
詳記則要求記錄的項目必須完備,記錄的言論必須詳細完整。若需要留下包括上述內容的會議記錄則要靠“錄”。“錄”有筆錄、音錄和影像錄幾種,對會議記錄而言,音錄、像錄通常只是手段,最終還要將錄下的內容還原成文字。筆錄也常常要借助音錄、像錄,以之作為記錄內容最大限度地再現會議情境的保證。
準備工作
記錄人員在開會前要提前到達會場,并落實好用來作會議記錄的位置。安排記錄席位時要注意盡可能靠近主持人、發言人或擴音設備,以便于準確清晰地聆聽他們的講話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記錄人員比一般與會人員更為重要,安排記錄席位要充分考慮其工作的便利性。(節選自《應用寫作》2005年第4期《做好會議記錄的技巧和注意事項》)
基本要求
一、準確寫明會議名稱(要寫全稱),開會時間、地點,會議性質。
二、詳細記下會議主持人、出席會議應到和實到人數,缺席、遲到或早退人數及其姓名、職務,記錄者姓名。如果是群眾性大會,只要記參加的對象和總人數,以及出席會議的較重要的領導成員即可。如果某些重要的會議,出席對象來自不同單位,應設置簽名簿,請出席者簽署姓名、單位、職務等。
三、真實記錄會議上的發言和有關動態。會議發言的內容是記錄的重點。其他會議動態,如發言中插話、笑聲、掌聲,臨時中斷以及別的重要的會場情況等,也應予以記錄。
記錄發言可分摘要與全文兩種。多數會議只要記錄發言要點,即把發言者講了哪幾個問題,每一個問題的基本觀點與主要事實、結論,對別人發言的態度等,作摘要式的記錄,不必“有聞必錄”。某些特別重要的會議或特別重要人物的發言,需要記下全部內容。有錄音機的,可先錄音,會后再整理出全文;沒有錄音條件,應由速記人員擔任記錄;沒有速記人員,可以多配幾個記得快的人擔任記錄,以便會后互相校對補充。
四、記錄會議的結果,如會議的決定、決議或表決等情況。
會議記錄要求忠于事實,不能夾雜記錄者的任何個人情感,更不允許有意增刪發言內容。會議記錄一般不宜公開發表,如需發表,應征得發言者的審閱同意。
記錄重點
會議記錄應該突出的重點有:
(1)會議中心議題以及圍繞中心議題展開的有關活動;
(2)會議討論、爭論的焦點及其各方的主要見解;
(3)權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論;
(4)會議開始時的定調性言論和結束前的總結性言論;
(5)會議已議決的或議而未決的事項;
(6)對會議產生較大影響的其他言論或活動。
注意事項
1、真實、準確:要如實地記錄別人的發言,不論是詳細記錄,還是概要記錄,都必須忠實原意,不得添加記錄者的觀點、主張,不得斷章取義,尤其是會議決定之類的東西,更不能有絲毫出入。真實準確的要求具體包括:不添加,不遺漏,依實而記;清楚,首先是書寫要清楚,其次,記錄要有條理。突出重點。
2、要點不漏:
記錄的詳細與簡略,要根據情況決定。一般地說,決議、建議、問題和發言人的觀點、論據材料等要記得具體、詳細。一般情況的說明,可抓住要點,略記大概意思。
3、始終如一:
始終如一是記錄者應有的態度。這是指記錄人從會議開始到會議結束都要認真負責地記到底。
4、注意格式:
格式并不復雜,一般有會議名稱。會議基本情況,基本情況包括:時間、地點、出席人數、主持人、缺席人、記錄人。會議內容,這是會議記錄的主要部分,包括發言、報告、傳達人、建議、決議等。
凡是發言都要把發言人的名字寫在前。一定要先發言記錄于前,后發言記錄于后。記錄發言時要掌握發言的質量,重點要詳細,重復的可略記,但如果是決議、建議、問題或發言人的新觀點要記具體詳細。
寫作技巧
一般說來,有四條:一快、二要、三省、四代。
一快,即記得快。字要寫得小一些、輕一點,多寫連筆字。要順著肘、手的自然去勢,斜一點寫。
二要,即擇要而記。就記錄一次會議來說,要圍繞會議議題、會議主持人和主要領導同志發言的中心思想,與會者的不同意見或有爭議的問題、結論性意見、決定或決議等作記錄,就記錄一個人的發言來說,要記其發言要點、主要論據和結論,論證過程可以不記。就記一句話來說,要記這句話的中心詞,修飾語一般可以不記。要注意上下句子的連貫性、可訊性,一篇好的記錄應當獨立成篇。
三省,即在記錄中正確使用省略法。如使用簡稱、簡化詞語和統稱。省略詞語和句子中的附加成分,比如"但是"只記"但",省略較長的成語、俗語、熟悉的詞組,句子的.后半部分,畫一曲線代替,省略引文,記下起止句或起止詞即可,會后查補。
四代,即用較為簡便的寫法代替復雜的寫法。一可用姓代替全名,二可用筆畫少易寫的同音字代替筆畫多難寫的字;三可用一些數字和國際上通用的符號代替文字;四可用漢語拼音代替生詞難字;五可用外語符號代替某些詞匯,等等。但在整理和印發會議記錄時,均應按規范要求辦理。
特點
(一)綜合性。會議記錄是在對會議中各種材料、與會人員的發言以及會議簡報等等進行綜合分析和概括提煉基礎上形成的,它具有整理和提要的基本特點。
(二)指導性。這一特性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會議本身的權威性;二是會議紀錄集中反映了會議的主要精神和決定事項。因而紀錄一經下發,將對有關單位和人員產生約束力,起著類似于指示、決定或決議等指揮性公文的作用。會議紀錄還可以作為與會同志向單位領導匯報、向群眾傳達的文字依據。
(三)備考性。一些會議紀錄主要不是為了貫徹執行,而是向上匯報或向下通報情況,必要時可作查閱之用。
分類
按照會議性質來分,會議紀錄大致有辦公會議記錄、專題會議記錄、聯席(協調)會議記錄、座談會議記錄等。
辦公會議記錄是記述機關或企業、事業單位等對重要的、綜合性工作進行討論、研究、議決等事項的一種會議紀錄。辦公會議紀錄一般有例行型辦公會議記錄,即記述例行辦公會議情況及其議決事項的會議紀錄,以及現場辦公會議紀錄,即為解決某重大問題而召集有關方面和有關單位在現場研究、議決或協商的辦公會議紀錄。
專題會議記錄是專門記述座談會討論、研究的情況與成果的一種會議紀錄。其主要特點是主題的集中性與觀點意見的分呈性相結合,既要歸納比較集中、統一的認識,又要將各種不同觀點和傾向性意見都歸納表達出來。
主要區別
會議記錄與會議紀要的區別
會議紀要有別于會議記錄。二者的主要區別是:
第一,性質不同:會議記錄是討論發言的實錄,屬事務文書。會議紀要只記要點,是法定行政公文。
第二,功能不同:會議記錄一般不公開,無須傳達或傳閱,只作資料存檔;會議紀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圍內傳達或傳閱,要求貫徹執行。
第三,載體樣式不同。會議紀要作為一種法定公文,其載體為文件,享有《中國共產黨機關公文處理條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以下簡稱《條例》、《辦法》)所賦予的法定效力。會議記錄的載體是會議記錄簿。
第四,稱謂用語不同。會議紀要通常采用第三人稱的寫法,以介紹和敘述情況為主。會議記錄中,發言者怎么說的就怎么記,會議怎么定的就怎么寫,貴在“原湯原汁”不走樣。
第五,適用對象不同。作為公文的會議紀要,具有傳達告知功能,因而有明確的讀者對象和適用范圍。作為歷史資料的會議記錄,不允許公開發布,只是有條件地供需要查閱者查閱利用。
第六,分類方法不同。會議紀要種類很多。按其內容,可分為決議性紀要,意見性紀要,情況性紀要,消息性紀要等;按會議的性質,可分為常委會議紀要,辦公會議紀要,例會紀要,工作會議紀要,討論會紀要等。而會議記錄通常只是按照會議名稱來分類,往往以會議召開的時間順序編號入檔。對會議紀要的分類,有助于撰寫者把握文體特點,突出內容重點,找準寫作角度;對會議記錄的分類則主要是檔案管理的需要。
格式
××公司辦公會議記錄時間:××年××月××日××時
地點:×××……
出席人:×××××××××××××××……
缺席人:×××××××××……
主持人:×××
記錄人:×××
主持人發言:(略)
與會者發言:×××(略)
×××(略)
散會
主持人:×××(簽名)
記錄人:×××(簽名)
(本會議記錄共×頁)
一、基本建設檔案檔號編制:
在每卷基本建設檔案的案卷封面和脊背上,均需填寫檔號。
基本建設檔案的檔號由分類號、項目代號、案卷號和件、頁(張)號組成。
即: 0901××-×××-×××-×××
類別號-項目號-案卷號-件號
二、檔案類目劃分原則:
1、將公司檔案作為一個整體,具有統一性;
2、檔案來源優先原則,并結合管理職能、檔案內容、形成特點和載體形式;
3、檔案管理繼承性原則,保持檔案管理的待續性;
4、實行檔案綜合管理,便于檔案的管理與利用。
三、歸檔文件的編號設置全宗號、類號、年度、保管期限、件號、盒號等項目,并依序固化在歸檔章上。
1、全宗號集團檔案部門給各立檔單位編制的代號。集團各立檔單位全宗號由集團辦公室(檔案館)另行公布。
2、類號歸檔文件的類號應按QJ 2595《航天檔案類目劃分與檔號編制規則》執行。其中,文書檔案的類號為“01”。
3、年度歸檔文件的形成年度。年度應采用公元紀年,以四位阿拉伯數字表示,如“1978”。
4、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分為“永久、長期、短期”三種,代碼分別為“A、B、C”,填寫時一律采用代碼。
5、件號歸檔文件的排列順序號。編寫時,應在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內從“1”開始逐件流水編號。
件號分為“室編件號”和“館編件號”兩種,室編件號在歸檔文件整理階段編寫;館編件號在檔案移交進館進行再鑒定、再整理時根據需要編寫。無進館任務的立檔單位可不設置館編件號。
6、盒號檔案盒的排列順序號。編寫時,一般可在同一年度內按照檔案盒的排列順序從“1”開始逐盒流水編號。
盒號分為“室編盒號”和“館編盒號”兩種,室編盒號在歸檔文件整理階段編寫,并可根據實際需要在同一年度、同一保管期限內按照檔案盒的排列順序流水編號;館編盒號則在檔案移交進館時按進館要求編制。無進館任務的立檔單位可不設置館編盒號。
歸檔章一般應加蓋在歸檔文件首頁上端居中的空白位置并填寫相關內容。當文件首頁確無蓋章位置或重要文件須保持原貌時,可在文件首頁前另附紙頁加蓋歸檔章。
公文格式,即公文規格樣式,是指公文中各個組成部分的構成方式,它和文種是公文外在形式的兩個重要方面,直接關系到公文效用的發揮。包括公文組成、公文用紙和裝訂要求等。
基本介紹中文名:公文格式外文名:the form of an official document定義:公文規格樣式所屬:公文寫作紙張:國際標準A4型紙公文規范,標題,主送機關,正文,發文機關,發文日期,抄送單位,檔案版頭,公文編號,簽發人,機密等級,緊急程度,閱讀范圍,附屬檔案,印章,印制版記,特定格式,信函式格式,命令格式,會議紀要格式,公文用紙,優秀公文,公文規范標題公文標題由發文機關、發文事由、公文種類三部分組成,稱為公文標題“三要素”。標準的公文格式主送機關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發出的指示、通知、通報等公文,叫普發公文,凡下屬機關都是收文機關,也就是發文的主送機關;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報告或請示的公文,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如需同時報送另一機關,可采用抄報形式。主送機關一般寫在正文之前、標題之下、頂行寫。在標題下空1行,左側頂格用3號仿宋體排印,回行時頂格,最后一個主送機關名稱之后用全形冒號。正文這是公文的主體,是敘述公文具體內容的,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內容要求準確地傳達發文機關的有關方針、政策精神,寫法力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實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長雜亂。請示問題應當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數事。文中的結構層次序數應準確掌握和使用。發文機關寫在正文的下面偏右處,又稱落款。發文機關一般要寫全稱。也可蓋印,不寫發文機關。機關印章蓋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間,作為發文機關對公文生效的憑證。發文日期公文必須注明發文日期,以表明公文從何時開始生效。發文日期位于公文的末尾、發文機關的下面并稍向右錯開。發文日期必須寫明發文日期的全稱,以免日后考察時間發生困難。發文日期一般以領導人簽發的日期為準。一般以領導人最后簽發的日期為準,經會議討論通過的決議、決定等以會議通過的日期為準。套用阿拉伯數字編寫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邊空4個字,用3號仿宋體排印,發文單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對齊。抄送單位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內容的有關單位。一般均用上下兩條線隔開,抄送指除主送機關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內容(需要執行或知曉內容)的上級、下級和無隸屬關系的機關,應當用全稱或規范化簡稱、統稱。抄送機關名稱標注在印制版記上方,主題詞下方,用橫線把主題詞和印制版記隔開,抄送機關名稱前加“抄送”2字用3號仿宋體字左邊空1字排字,后標全形冒號。抄送機關名稱之間用頓號或逗號隔開,末尾用句號。一行不夠用二行,二行與冒號后對齊。檔案版頭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頭,標明是哪個機關的公文。版頭以大紅套字印上“××××××(機關)檔案”,下面加一條紅線(黨的機關在紅線中加一五角星)襯托。公文編號一般包括機關代字、年號、順序號。如:“國發〔1997〕5號”,代表的是國務院一九九七年第五號發文。“國發”是國務院的代字,“〔1997〕”是年號,(年號要使用方括弧“〔〕”),“5號”是發文順序號。幾個機關聯合發文的,只注明主辦機關的發文編號。編號的位置:凡有檔案版頭的,放在標題的上方紅線與文頭下面的正中位置;無檔案版頭的,放在標題下的右側方。編號的作用:在于統計發文數量,便于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時,可以作為公文的代號使用。簽發人許多檔案尤其是請示或報告,需要印有簽發人名,以示對所發檔案負責。簽發人應排在文頭部分,即在版頭紅線右上方,編號的右下方,字型較編號稍小。一般格式為“簽發人:×××”。機密等級機密公文應根據機密程度劃分機密等級,分別注明“絕密”、“機密”、“秘密”等字樣。機密等級由發文機關根據公文內容所涉及的機密程度來劃定,并據此確定其送遞方式,以保證機密的安全。密級的位置:通常定格標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機密公文還要按份數編上號碼,印在檔案版頭的左上方,以便查對、清退。緊急程度這是指公文送達和辦理的時限要求,分為“特急”、“加急”。標明緊急程度是為了引起特別注意,以保證公文的時效,確保緊急工作問題的及時處理。緊急程度的標明,通常也是放在標題左上方的明顯處。閱讀范圍根據工作需要和機密程度,有些公文還要明確其傳送和閱讀范圍,通常寫在發文日期之下,抄報抄送單位之上偏左的地方,并加上括弧。如:“(此件發至縣團級)”。行政性、事務性的非機密性公文,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的行文,都不需特別規定閱讀范圍。附屬檔案這是指附屬于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附屬檔案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據需要一般作為正文的補充說明或參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屬檔案,應當在正文之后、發文機關之前,注明附屬檔案的名稱和件數,不可只寫“附屬檔案如文”或者只寫“附屬檔案×件”。置于主件之后,另起一頁開始排印,與主件裝訂在一起。公文如有附屬檔案,要在正文最后一行后空1行的左側空2個字,用3號仿宋體字排印“附屬檔案”2字后標全形冒號和附屬檔案名稱。如有2個以上附屬檔案,用阿拉伯數字依次標注序號。附屬檔案名稱長需要回行時,應當與附屬檔案名稱的文字對齊序號后面用小圓點。例如“附屬檔案:1.XXXXXXXXXX”附屬檔案的首頁左上角頂格用3號黑體字排印“附屬檔案”2字及附屬檔案的順序號。黨委僅用"附",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從左至可橫寫、橫排。擬寫、謄寫公文,一律用鋼筆或毛筆,嚴禁使用原子筆和鉛筆,也不要復寫。公文紙一般用16開,在左側裝訂。印章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公文外,均應加蓋發文機關的印章。印章距正文2mm―4mm居中壓成文日期。當印章下弧無文字時,采用下套方式,即僅以下弧線壓在成文日期上;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的中心線壓在成文日期上。印制版記由發文機關名稱、印發日期及兩條橫線組成。印發機關左空1字,印發時間右空1字,用3號仿宋體字排印。印發時間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上行文的,印發日期后接著排印“印”字;下行文平行文的,排印“印發”2字。公文格式三要素公文格式的三要素:標題、正文、版記。特定格式信函式格式發文機關名稱上邊緣距上頁邊的距離為30mm,推薦用小標宋體字,字號由發文機關酌定;發文機關全稱下4mm處為一條武文線(上粗下細),距下頁邊20mm處為一條文武線(上細下粗),兩條線長均為170mm。每行居中排28個字。發文機關名稱及雙線均印紅色。兩線之間各要素的標識方法從本標準相應要素說明。命令格式命令標識由發文機關名稱加“命令”或“令”組成,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號由發文機關酌定。命令標識上邊緣距版心上邊緣20mm,下邊緣空2行居中標識標識令號;令號下空2行標識正文;正文下一行右空4字標識簽發人簽名章,簽名章左空2字標識簽發人職務;聯合發布的命令或令的簽發人職務應標識全稱。在簽發人簽名章下一行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分送機關標識方法同抄送機關。其他要素從本標準相關要素說明。會議紀要格式會議紀要標識由“×××××會議紀要”組成。其標識位置同8.1.4,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號由發文機關酌定。其他要素從本標準相關要素說明。公文用紙采用國際標準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公文用紙上白邊(天頭)寬為20mm±0.5mm,下白(地腳)寬7mm±0.5mm,左白邊(訂口)寬20mm±0.5mm,右白邊(翻口)寬15mm±0.5mm。首頁不要頁碼.為了防止出現“此頁無正文”字樣,在調整行距、字距時,每頁既可減少1行,每行可減少1―2個字,也可每頁增加1―2行,每行增加1―2個字。公文要雙面印刷。公文頁碼用4號半角白體阿拉伯數字標注,置于版心下邊緣之下一行,數字左右各放一條4號一字線,一字線距版心下邊緣7mm,單頁碼居右空1字,雙頁碼居左空1字。公文裝訂與公文排印一致,左側裝訂,不掉頁。優秀公文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為了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經***中央國家機關工作委員會批準,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統戰(群工)部、中央國家機關工會聯合會于2012年2月至5月期間,成功舉辦了“當好主力軍、建工十二五、迎接十八大”首屆中央國家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公文寫作對于準確及時傳達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進一步落實科學發展觀,指導經濟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都起著“樞機”作用。中央國家機關的公文,凝聚著中央的精神,匯集著基層的智慧,連結著民眾的生活,只有不斷提高公文寫作技能,才能開辟以文報國新境界。首屆中央國家機關公文寫作技能大賽的舉辦,被賦予了深入推動崗位建功、創先爭優活動的新使命,被提到了機關黨建工作的重要位置,打開了機關工作創新的思路,在中央國家機關掀起了新一輪重視公文寫作、崇尚勞動的熱潮。大賽得到了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主要領導和各級黨組織的高度重視,各級機關工會認真組織,廣大干部職工熱情參與。經過兩個月的大賽征稿,共收到來自中央國家機關85個部(委、辦、局)公文作品4100多份,其中包括:1.請示報告;2.信息簡報;3.通知通報;4.決定決議;5.調研報告;6.計畫方案;7.領導講話;8.會議紀要;9.總結報告;10.指導意見;11.工作規劃;12.規章制度;13.公函便函;14.經驗材料;15.學習體會;16.賀辭賀信等,總計十六類。【溫馨提示】會議紀要檔案編號格式和會議紀要檔案編號格式要求的問題,以上的文章解決了您的問題嗎?部分內容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請以實時信息為準或撥打服務熱線詳詢。青島會議公司提供:青島會議會場,青島會議酒店,青島會議接送,青島會議服務,青島會議用車,青島會議公司策劃,青島會議接待服務等。